较大的电视台有:"索马里电视网",由索海内外商人共同兴办,2000年3月开播,有22个频道;"非洲之角电视台",1999年建立,系索内战以来由索马里人创办的第一家私人电视台,播放两套索马里语节目,转播美国有线新闻网以及体育节目。
【对外关系】 奉行各国平等,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加强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同我国的关系】 中、索于1960年12月14日建交。两国签有文化合作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69年10月西亚德执政后,中索关系发展良好。1970年和1971年,索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两次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国重返联合国作出积极贡献。舍马克总理(1963年)、欧斯曼总统(1965年)、西亚德总统(1972年和1978年)、伊斯梅尔副总统(1977年)、第一副总统兼国防部长萨马特尔(1979年)和第二副总统库勒米(1982年)先后访华;周恩来总理(1964年)、陈毅副总理(1964年)、陈慕华副总理(1978年)和李先念主席(1986年)均曾访索。
1990年底,索马里内战爆发,中国驻索使馆、医疗队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91年1月被迫撤离,迄未返回。
2002年中国政府继续深切关注索局势发展,支持国际社会、地区组织和有关邻国调解索问题的努力,同索各派别保持友好关系,并向索人民提供了一些人道主义援助。近年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安理会积极参与讨论索问题,推动索和平进程,并于2003年起开始担任联合国安理会索问题协调员。我驻索邻国使馆和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索各派保持友好接触,应约会见各派领导人,并转回他们致我领导人的有关文电。自1992年起,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每年均向索马里灾民捐赠一定数额的药品和一般物资。中国政府认为,解决索马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全体索马里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基础广泛的民族和解;国际社会推动索问题解决的努力应协调一致。中国真诚希望索各派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化剑为犁,早日重建家园。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1年中索贸易总额为163万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为111.5万美元,进口额为51.5万美元。
2001年,索马里在华有2名留学生。
索马里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哈桑·赛义德(Mohamed Hassan Said)。馆址:北京市三里屯路2号。电话:65321752。
【同美国的关系】 冷战时期,美曾是索的重要援助国,对索经援、军援总额达7亿美元。以后,美援逐年减少,1990年仅为574万美元。1991年索国内出现内战和严重灾荒,美政府向索空运大量食品和药品。1993年,美援索总额约1.7亿美元,其中食品援助为900万美元,占美对外食品援助总额的65%。美国对索马里问题态度前后不一,先是主张联合国使用武力干预,并于1992年底率多国部队出兵索马里,介入索内部冲突,遭艾迪德派坚决抵抗,美军有所伤亡。
1994年3月25日,美国最后一批驻索维和部队撤离摩加迪沙回国。1995年3月2日,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承认,美在索的维和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成功的”。迫于国内外压力,美调整对索政策,强调政治解决索问题,并着手改善与艾迪德派的关系。近年来,美对索和平进程介入较少,但鼓励并支持索马里兰和邦特兰的重建努力,向两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发展资金。2000年,美三次派团赴索马里兰考察,肯定其在和解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主张索马里兰在索南部实现和解前保持相对独立,条件成熟时再与南部结成联邦。9月,索马里兰外长访美。
2001年"9.11事件"后,美将索马里伊斯兰团结党列为恐怖主义组织,并将索列为恐怖分子的巢穴国家。为防止"基地组织"残余入索藏匿,美一方面冻结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伊斯兰团结党"和阿尔-巴拉卡特银行在美资产,对索进行军事和经济封锁,一方面加大对索问题的卷入力度,派军事小组和美驻肯使馆主管索马里事务的官员访问拜多阿和摩加迪沙,会见索地方政府领导人和TNG官员,了解索境内恐怖主义组织情况,要求TNG与恐怖主义组织划清界线,同时积极支持联合国和伊加特调解索和平进程的努力,希望通过在索促和结束索无政府状态。
2002年,美出于其全球反恐战略需要,积极支持联合国和伊加特调解索和平进程的努力,希望通过在索促和结束索无政府状态,消除恐怖组织在索滋生蔓延的土壤,并为索新一轮和会的召开提供了部分财政援助。8月,美在确信阿尔-巴拉卡特银行与恐怖组织无关后解除了对该银行资产的冻结。
【同意大利的关系】 索、意有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意是索重要援助国和贸易伙伴之一。1989年意向索提供1.78亿美元援助。索内战爆发后,意积极进行调解并向索提供3500万美元人道援助。1992年,意派兵3000余人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自美与艾迪德冲突加剧后,意对美用武力降服艾迪德派不满,转而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索问题,主张西方国家尽早撤军。1997年起,意积极参与索问题调解工作,多次派特使在各派间斡旋。意是吉布提提出的索和平倡议最初版本的撰稿人,曾积极支持并推动索和会召开。2000年,意提出愿以向索和会及索过渡期运作提供30万美元为条件,换取对索事务的决策权,遭拒后转而对索和会持消极态度。意同索马里兰当局关系密切,向索马里兰提供了大量援助。2001年,意积极支持伊加特主导的索和平进程,于2月9日派特使赴埃塞俄比亚会见邦特兰主席尤素福,调解其与TNG的关系。意同索马里兰当局关系密切,向其提供了大量援助。2002年,意积极支持伊加特主导的索和平进程,为索新一轮和会的召开提供了财政支持。意与索马里兰关系密切,向其提供了大量援助。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 埃塞系索最大邻国。西亚德执政时期,索、埃塞因领土争端问题关系不睦。1977年索发动欧加登战争,同年9月埃塞与索断交。1978年索战败,被迫从欧加登撤军。此后,索、埃塞边界冲突不断,关系紧张。1988年索、埃塞签订关系正常化协议,并恢复互派大使。索内战爆发后,埃塞对索局势极为关注,并积极参与调解。1993年,梅莱斯总统受非洲统一组织和政府间发展组织(简称伊加特)委托出面斡旋,促使索各派签署了“亚的斯亚贝巴协议”。 1996年11月上旬至1997年1月初,在埃塞主持下,索26个派别领导人在埃塞的索德雷召开会议,建立全国拯救委员会,启动“索德雷和平进程”。埃塞对“大索马里主义”保持高度警惕,主张索应在各派建立地方政权、实现地方和平的基础上实现全国和解,并对亲埃塞的索派别提供支持与援助。埃塞亦对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埃塞的渗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多次派兵入索西南部盖多州追剿索“伊斯兰团结党”武装分子。1999年,埃塞帮助拉汉文抵抗军夺下索中部重镇拜多阿,间接控制了与埃塞交界的索四州。据索报称,2000年10月,埃塞在盖多州等地驻军达2500人。埃塞对阿尔塔和会及其产生的索新政权持消极立场,未承认新政权。2000年11月,索新总统阿布迪卡西姆访问埃塞,未受到元首级礼遇。埃塞重视发展与索马里兰和邦特兰的关系,向两兰提供大量援助,并积极发展同两兰的经贸关系。2000年11月,索马里兰总统埃加勒访问埃塞。2001年,埃继续支持反TNG派别,于3月促成各派在埃联合成立SRRC,并多次出兵介入索个别地方政权的地盘争夺战。
2002年,埃作为伊加特授权联合调解索问题的成员国之一,积极推动索和平进程,继续与索马里兰、邦特兰等派别保持友好接触,积极敦促SRRC等受其影响的派别出席新一轮索和会,总理梅莱斯出席10月15日召开的索新一轮和会开幕式,并对与会各方签署停火等协议表示欢迎。3月,索马里兰"总统"埃加尔访问埃塞,双方探讨了埃利用柏培拉港等事宜。6月,索马里兰"代总统"达希尔访埃,吉尔马总统、梅莱斯总理、塞尤姆外长分别会见,双方就加强在贸易、港口利用、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进行磋商。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索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与阿拉伯国家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和贸易关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是索的重要援助国和贸易伙伴。埃及、也门等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积极调解,推动索各派实现和解。1997年底,在埃及的积极推动下,以艾迪德派和迈赫迪派为首的部分派别签署《索马里问题开罗宣言》,共同倡导通过召开全国和会实现全国和解,启动“开罗和平进程”。2000年以来,利比亚、也门等国多次调解索问题,欲弥合索派别分歧。阿尔塔和会选举产生索新政权后,阿拉伯国家积极支持,接纳新政权出席阿盟首脑会议,并向新政权提供一定数额的援助。索新总统阿布迪卡西姆及其政府高官频繁出访阿拉伯国家,寻求支持与援助。2001年2月,也门政府向伊加特部长理事会提交其索和解计划。TNG外长布巴访问沙特寻求支持与援助。3月,阿布迪卡西姆总统出席在约旦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呼吁阿拉伯国家劝说埃塞停止对索干涉。4月,伊加特轮值主席、苏丹总统巴希尔任命特使,协助伊加特索问题委员会寻求解决索问题的办法。7月,阿布迪卡西姆总统访问阿联酋,寻求支持与援助。2002年,TNG继续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8月,TNG总理哈桑访问沙特,希沙特在索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9月,TNG外长尤素福出席在纽约举行的阿盟外长会议。10月,阿盟派代表出席了索新一轮和会开幕式,苏丹总统巴希尔作为伊加特轮值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同吉布提的关系】 吉布提同索马里有很深的传统关系,独立前曾被称为“法属索马里”,与索马里人同种同源。吉对索局势十分关切,希望索政局早日恢复稳定。1992年,吉总统古莱德出面调解并促成索民族和解会议。1993年吉与埃塞俄比亚等邻国一道积极斡旋,努力寻求索问题的政治解决。1999年9月,吉总统盖莱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通过“文化途径”解决索问题的倡议,得到索各界及国际社会广泛欢迎。2000年5-8月,吉主持召开了由索民间各界、部族长老、海外索侨等参加的索全国和会,选举产生索内战十年来首位总统,并建立了新政权。2001年,吉继续关注索和平进程,支持TNG巩固政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努力,积极参加伊加特主导的索问题调解活动。10月1日,吉向TNG派驻大使,成为第一个向索派遣大使的国家。2002年,吉作为伊加特授权联合调解索冲突的国家之一,参与了调解索问题的活动,派外长出席了在肯尼亚召开的索新一轮和会开幕式;6月,索马里兰"代总统"达希尔访问吉布提,双方一度紧张的关系得到改善。
【同肯尼亚的关系】 肯尼亚对索内乱深为不安,担心大批难民涌入会加重其经济负担,并影响社会稳定;呼吁索各派以大局为重,实现民族和解,恢复索和平与统一;要求联合国在肯、索边境驻军,制止武器流入肯境内。1994年莫伊总统出面斡旋索两大派未果。1995年4月4日,肯政府宣布,由于索没有合法政府,肯索不存在外交关系。1999年8月22日,莫伊总统宣布全面关闭肯索边界; 25日,又宣布禁止肯索间一切航班往来,从事人道活动所需的航班需经肯政府审批。至此,肯停止了与索的陆、海、空全面往来。2000年4月11日,肯重开两国边界。肯与索各派保持友好关系,各派在肯均有办事或联络机构。肯对阿尔塔和会并不热心,亦未正式承认索新政权,认为新政权无实际的控制能力,无法在索和平进程中起主导作用。2000年11月,索新政权总理加莱尔访肯。2001年5月,TNG总统阿布迪卡西姆访问肯尼亚,会见莫伊总统,寻求肯支持。11月和12月,肯两次主持召开TNG与反对派SRRC的和解对话会,因SRRC抵制未取得成果。2002年,作为伊加特授权联合调解索问题的主席国,肯积极协调各方立场,促成索新一轮和会于10月15日在肯成功召开,莫伊总统主持开幕式。2003年肯尼亚新政府成立后,继续奉行前政府积极调解索冲突的立场,齐贝吉总统于1月19日任命前外交部常秘基波拉贾特为新的总统特使,担任索马里问题伊加特技术委员会调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