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名】 索马里共和国(The Somali Republic)。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浅蓝色,正中一颗白色五角星。浅蓝色是联合国旗帜的颜色,因联合国是索马里托管和独立的创议者。五角星象征非洲的自由和独立;五个角分别代表原索马里的五个地区;意属索马里(现称南区)、英属索马里(现称北区)、法属索马里(现已获得独立的吉布提)、以及现在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一部分。
【国 徽】 图案中间为盾徽,盾面上是索马里国旗。盾徽上端为一顶王冠,象征独立,两侧各有一只索马里豹,象征威严、勇敢、坚强和力量。盾徽下方交叉着两把矛和两片棕榈叶,还饰有一条绶带。
【面 积】 63766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73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320平方公里。
【人 口】 1040万(经济季评2004年估计),自然增长率2.2%,绝大部分是索马里人。全国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罗德、哈维耶、伊萨克和迪尔四大部族。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和拉汉文两大部族。这六大部族又分为几十个次部族。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首 都】 摩加迪沙(Mogadishu),人口70万(2002年估计)。热季平均气温26-32℃,凉季平均气温23-28℃。
【国家元首】 过渡联邦政府总统阿卜杜拉希· 优素福·艾哈迈德(Abdullahi Yussuf Ahmed)2004年10月14日在内罗毕宣誓就职,系由在肯召开的索马里过渡议会选举产生。
【重要节日】 独立日:6月26日。国庆节:7月1日(索马里共和国成立)。
【简 况】 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接壤,西北与吉布提交界。海岸线长320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
公元前1700多年,非洲之角即出现了以出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不断移居于此,在亚丁湾和印度洋沿岸建立贸易点和若干个苏丹国。1887年,索北部沦为英国“保护地”, 称为“英属索马里”;1925年,索南部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称“意属索马里”。1941年英国控制了整个索马里。1960年6月26日索北区独立,7月1日索南区独立,即日南、北两部分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索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发动政变上台,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推翻,索陷入内战,多个政权并存。1991年2月,阿里·迈赫迪·穆罕默德(Ali Mahdi Mohamed)成立新政府,自命为“临时总统”,改国名“索马里共和国”。1991年5月18日,索马里北部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阿卜杜拉赫曼·艾哈迈德·阿里·图尔(Abdurahman Ahmed Ali Tour)为“总统”,1993年5月,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加勒(Mohamed Ibrahim Egal)继任“总统”,2002年4月埃病逝后原“副总统”达希尔·里亚尔·卡辛(Dahir Riyale Kahin)于5月1日继任“代总统”。1995年6月15日,索当时的最大武装派别领导人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Mohamed Farah Aideed)宣布在摩加迪沙成立临时政府,自任“总统”;1996年8月4日,其子侯赛因·穆罕默德·艾迪德(Hussein Mohamed Aideed)在老艾迪德遇害后继任“临时政府总统”。1998年7月,阿卜杜拉希·尤素福(Abdullahi Yussuf)在索东北部成立“邦特兰”地方割据政府并任主席。2002年3月31日,拉汉文抵抗军(RRA)决定成立“索马里西南国”,并选举夏尔古杜德(Col. Hassan Mohamed Nur Shrgudud)为主席。1991年2月以来成立的上述政权均未获国际承认。
【政 治】 自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国内各派打打停停,经过不断分化组合,逐渐形成索马里兰、邦特兰、拉汉文兰和艾迪德等摩加迪沙派别四分天下的格局。国际社会曾12次调解索问题,均无结果。
2000年,索国内局势较为平静,和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5月,吉布提主持召开了以索民间力量为主体的索全国和会(亦称“阿尔塔和会”),7月通过索过渡宪章,8月选举产生索内战十年来的首届议会及首位总统。8月27日,新总统阿布迪卡西姆宣誓就职。10月,索过渡政府成立。新政权上台后,相继提出恢复首都秩序、解除民兵武装、部族和解等一系列整肃国家的措施,同时积极出席包括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内的各种国际会议、访问周边及阿拉伯国家,寻求承认与援助。但以文人为主的新政府在国内不被各派军阀所承认,并遭联合抵制,其活动范围仅限于首都一隅,无法有效施政,更无力控制全国。索仍呈军阀割据状态。国际社会对索新政权多持观望态度,仅部分阿拉伯国家向其提供少量援助。与此同时,在埃塞俄比亚等邻国的支持下,索地方政权建设蓬勃发展,北部索马里兰、邦特兰自治体系日趋完善,中部希兰州自治政府于12月20日成立,南部朱巴兰、西南州政府亦在筹备之中。
2001年,索国内局势总体平静。TNG与主要派别关系依然紧张,其所控地盘仍仅限于首都摩加迪沙一隅,在内政、外交方面亦建树无多。索各派势力逐渐整合为TNG和反TNG两大集团:2月,TNG与摩加迪沙军阀肯雅雷派签署和解协议,吸纳肯雅雷进入临时政府;3月,由索马里民族联盟艾迪德派、索爱国运动、拉汉文抵抗军、南方索马里民族运动和索马里联合大会/北摩加迪沙派五派联合组成的反TNG联盟“索马里和解与恢复委员会”(SRRC)在埃塞俄比亚成立。索马里兰方面,5月底举行的全民公决通过了含有重申独立主张、实行多党制等条款的新宪法,标志着索马里兰在谋求独立的道路上又跨进了一步。邦特兰方面,由于6月底应结束任期的前主席尤素福拒不退位,与经由邦特兰全国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主席贾马发生武装冲突,邦爆发了领导权之争。
“9·11事件”后,美国将索列为恐怖分子巢穴国家和下一步可能打击的目标,一方面对索进行预防性封锁,防止“基地组织”残余势力进入索境内藏匿,另一方面鼓励索邻国和有关地区组织对索派别施加影响,通过各派和谈结束索无政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