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与埃及的关系: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组织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曾是巴解组织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基地。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后,巴解中断同埃的关系。1987年11月,埃宣布重新开放巴解组织驻开罗办事处。海湾战争后,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关系冷淡。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2000年阿拉法特总统多次访埃,与穆巴拉克总统就中东和平进程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协调双方立场。2001年阿拉法特总统20次访埃,与穆巴拉克总统就有关以巴冲突等问题交换意见,协调双方立场。2005年,阿巴斯当选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两度访问埃及。
(2)与叙利亚的关系:叙曾是巴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和后方。巴一些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大马士革。1983年以后,因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政治主张存在分歧,双方关系恶化。1988年以来,巴叙关系有所缓和和改善。1999年,在叙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叙境内的巴反对派组织开始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对话。2000年2月,巴外长、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访叙。6月,阿拉法特总统赴叙参加阿萨德总统的葬礼,会晤叙新总统巴沙尔。7月,巴全委会主席扎农率巴全委会代表团参加了纪念阿萨德总统活动。8月,巴外长、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再次访叙,会见了沙雷外长,讨论中东和平进程有关问题。2001年3月,在约旦举行阿拉伯首脑会议期间,阿拉法特与巴沙尔总统举行会晤。8月,巴解执委会秘书长阿布·马成访叙。8月,巴计划与合作部长沙阿斯访叙。
(3)与黎巴嫩的关系:1970年以后,黎巴嫩曾是巴各游击队组织主要活动基地。巴解组织总部也曾长期设在黎巴嫩。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解武装被迫撤出。近年来,巴解的军事人员逐渐返回在黎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1991年7 月,黎在南部行使主权,收缴了在黎南部巴解人员的武器。目前,巴解武装在黎已不存在。2000年2月,巴外长、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访黎。5月,阿拉法特总统对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表示欢迎,祝贺黎收回领土主权。8月,卡杜米再次访黎,会见了总理胡斯。
(4)与约旦的关系:巴、约之间在历史、地理、血缘等方面有着特殊关系。约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给予巴勒斯坦人以国籍的国家,现巴人占约旦总人口的60%。约曾是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1970年,约巴关系恶化,巴游击队武装被迫全部从约撤出。1985年2月,巴约达成谋求公正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联合行动协议,其中包括建立巴约联邦。中东和平进程开始后,巴约曾组成联合代表团出席中东和会。 1995年11月15日,巴自治区与约正式通邮,约是第一个与巴进行邮政合作的国家。2000年2月、3月、6月、10月和11月,阿拉法特总统五次访约。巴解执委会秘书长阿布·马成也多次访约。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于4月和8月先后访巴,会见了阿拉法特总统。2001年7月10日、31日,阿拉法特两度访问约旦。2005年初,阿巴斯当选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访问约旦。
(5)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沙特、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财政援助国。1990年,沙特等海湾国家对巴解在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不满,同巴解关系恶化。原在海湾国家的50万巴勒斯坦人大部分离去。1991年3 月31日,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宣布中断对巴解的财政援助。但在巴解决定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后,沙特等海湾国家与巴解关系开始缓和,官方往来逐渐恢复,沙特还部分恢复了对巴援助。从1993年起,巴解同海湾国家关系不断改善,阿拉法特多次访问海湾各国,沙特等海湾国家向巴提供1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并在1998年11月第二次华盛顿援巴会议上允诺向巴再提供2.3亿美元的援助。2000年11月,在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上,海湾国家承诺向巴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2000年4月,阿曼外交大臣访巴。阿拉法特总统先后访问了沙特、也门、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等国。2001年阿拉法特总统先后访问了沙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等国。11月12日,伊斯兰会议组织第9次首脑会议开幕,成立阿克萨基金会和耶路撒冷基金会,拟筹资金100亿美元,海湾国家是捐款大户。2002年4月25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访问美国期间向布什总统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8点建议。
【同以色列的关系】 1993年9 月和1994年5 月,巴解与以色列签署了巴自治协议和该协议的执行协议。1995年9月,巴以签署巴第二阶段自治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已将约旦河西岸6座城市的教育、社会福利、旅游、卫生和税收等20余项民事管理权移交巴方。1997年1月17日,巴以正式签署了关于以军在希伯伦市重新部署的协议,规定以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出。1998年10月23日,巴以签署了以色列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协议,即“怀伊协议”。1998年12月14日,巴全国委员会在加沙召开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对巴国民宪章的修改,取消其中的灭以条款。1999年5月以色列工党领袖巴拉克上台执政后,中东和平进程出现转折,巴以和谈恢复。巴拉克与阿拉法特多次公开和秘密会晤。9月5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总理巴拉克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就实施怀伊协议和启动巴最终地位谈判签署协议。11月8日,巴以正式启动巴最终地位谈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脑在戴维营举行峰会,但因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主权问题分歧严重,会谈无果而终。9月,由于以色列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以巴冲突。2001年3月,沙龙就任以色列总理后,对巴采取强硬政策,对巴自治区实行封锁和军事打击,以巴冲突愈演愈烈。
2003年6月,由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四方机制”起草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启动,规定在2003年底之前建立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继而在2005年完成最终地位谈判,巴正式建国。该计划至今未得到切实执行。2003年底,以总理沙龙提出拆除加沙全部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并从中撤军的“单边行动”计划。国际社会努力推动以将“单边行动”计划纳入“路线图”框架。2005年,阿巴斯上台后,巴以关系明显改善,双方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晤,带动巴以和谈朝积极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