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Democracy-AD):1998年9月成立。由西南地区18个政治组织合并而成,是尼第三大政党,主要影响集中在约鲁巴族地区。在地方政府、州长及 州议会选举中,该党在西南6州占据绝对优势,但在其他地区得票甚少。在联邦议会参、众两院选举中各获约1/5议席。1999年该党发生主席职务之争,党内 出现分裂。2000年11月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哈吉·阿卜杜卡迪尔(Alhaji Abuduokadir)为该党主席。总书记为舒迪·恩维克(Chudi Nwike)。现主流派已决定不再推举本党总统候选人,而将支持人民民主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奥巴桑乔和阿提库竞选连任。
【重要人物】 奥卢塞贡·奥巴桑乔:总统、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35年3月6日生于尼日利亚西南部的奥贡州, 约鲁巴族,信奉基督教。1959年入伍,后赴印度、英国军事院校进修。1970年晋升准将。历任工程兵司令、陆军第二军区司令、伊巴丹警备部队司令、工程 和住房部长等职。1975年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最高统帅部参谋长。1976年国家元首穆罕默德·穆塔拉遇刺后,继任国家元首。1979年晋升上将,同 年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沙加里。奥下野后回家乡经营农场,同时以非洲知名政治家活跃于国际舞台,1986和1991年曾两次竞选联合国秘书长。1995 年,被阿巴查军政权指控参与政变,受到监禁,1998年6月阿巴查病逝后获释。1999年2月,当选第四共和国总统,5月29日正式就职。已婚,有多个子 女。多次访华,最近一次为2001年8月。
哈吉·阿提库·阿布巴卡尔(Alhaji Atiku Abubakar):副总统。1946年11月25日生于尼东部的阿达玛瓦州,豪萨族。毕业于尼贝洛大学法律专业。曾任财政部北部地区税务官和海关副关 长,在政府部门工作长达20余年,1989年退休。1987年加入尼人民阵线。1993年曾参加总统竞选。1999年1月当选阿达玛瓦州州长,2月作为奥 巴桑乔的竞选伙伴当选副总统,5月29日正式就职。曾于2002年7月访华。喜爱阅读和旅游。
【经 济】 原为农业国。70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农业日渐萎缩。80年代后,随着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1992年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5年起政府对经济进行整顿,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和国内炼油厂停产,经济增速减慢。奥巴 桑乔总统执政后,积极推行自由化经济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限制举借外债;以航空业为切入点加紧私有化,推出“新工业政策”;加强石油、 天然气矿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电信和制造业等非石油产业的投入;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但严重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 未有明显改善,非石油部门投资效益偏低。2002年,尽管制造业产值比2001年增长7.0%,农业增长5.3%,但由于欧佩克限产和国际市场油价震荡剧 烈,占尼经济主导地位的尼石油出口创汇下降1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2002年尼国民生产总值下降0.9%。尼政府收入锐减,财政负担加重,导致 奈拉贬值,通胀加剧,外汇储备缩水。
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估计):37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估计):约31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2年估计):-0.9%。
货币名称:奈拉(1奈拉=100克布)。
汇率(2002年平均值):1美元=127.86奈拉。
通货膨胀率(2002年平均值):约13.8%。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2年度报告)
【资 源】 资源丰富。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锡、煤、石灰石等。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270亿桶,居世界第九 位,以目前开采速度可再开采30年。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3.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和非洲第一位,目前已开发量仅占总储量的12%。煤储量约27.5亿 吨,为西非唯一产煤国。森林覆盖率为17%。
【工 矿 业】 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尼外汇收入的95%、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0%、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来源于石油行业。2002年日产原油约 189万桶左右。近年来,石油出口年收入均在100多亿美元。因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及国内炼油能力较低,约70%国内成品油消费需依赖进口。1993年尼国 家石油公司与壳牌等3家西方大公司耗资38亿美元在河流州邦尼地区建成大型天然气液化厂,年加工能力为72亿立方米。1999年天然气产量为362亿立方 米,但利用率仅为35%左右。同年开始向欧洲出口。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目前实际发电量仅为1800兆瓦,而全国用电量约为2400-2500兆瓦。主要制 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
【农 业】 石油工业崛起前,尼是农业国,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1960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64%,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85%。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农业被忽视,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80年代起,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降至20% 左右。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可耕地8120万公顷,已耕地3400万公顷。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 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1999年粮食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2%。近年来,可可产量有所增加,保持13万至17.5万吨的水平。2001年,尼天然橡 胶产量达5万吨。近年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千吨):
1998 1999 2000
木 薯 3409 3598 3675
甘 薯 2510 2600 2642
高 梁 643 651 649
玉 米 840 850 882
小 米 632 642 673
大 米 348 352 384
花 生 222 230 239
豆 类 205 210 226
(资料来源:2002年年度经济季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