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西欧国家及日本的关系】 科英关系密切, 1992年2月11日科英签署为期十年的《安全谅解备忘录》。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斯特劳、国防大臣胡恩访科,就加强双边关系、解决科战俘及伊拉克问题同科领导人举行会谈。10月,科首相萨巴赫顺访英国,同布莱尔首相就双边关系、伊拉克局势、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交换看法。
科法关系近年有所发展,1992年8月18日科法签订为期十年的《防务合作协定》。2003年3月31日,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致信科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表示对伊拉克导弹袭击科事件不能接受。4月,科外交国务大臣兼代理财政计划大臣穆罕默德访法,同法外长就伊拉克问题、中东局势和双边关系等举行会谈。2004年1月,法外长德维尔潘访科,双方签署了“发展双边关系谅解备忘录”。
日本为科第一大贸易伙伴,日主要从科进口原油及石油产品,向科出口电器、机械、纺织品及其他日用品。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93年11月30日,科俄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科俄联合防务协定》。2003年1月,俄能源部长访科,就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举行会谈。4月,科外交国务大臣兼代理财政计划大臣穆罕默德访俄,同俄外长就伊拉克局势,伊战后重建、中东局势和双边关系举行会谈。
【同伊拉克的关系】 海湾战争结束后,科敦促伊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承认科领土、主权,释放科被扣人员及向科支付战争赔偿。1993年5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833号决议,重新划定科伊两国边界。1994年11月,伊宣布承认科主权和根据833号决议划定的伊科边界。2003年3月20日,美英发动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科威特政府允许美英军队从其领土进入伊拉克,并称这符合联合国决议的精神。伊战中,科成为美、英陆路进攻伊的通道,并为美英作战提供后勤保障;同时科向伊人民提供1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灭火队参与伊南部油井的灭火行动。伊战后,科对伊拉克人民重获解放表示祝贺,对伊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和临时政府表示欢迎,分别接待了伊临管会主席沙拉比、贾法尔、库尔德民主党主席、临管会成员巴勒宰尼、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主席、临管会成员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基姆等多位伊临管会和临时政府高官访科,支持伊临管会代表伊在阿盟的席位。科支持联合国关于伊拉克问题1511号决议,对伊前总统萨达姆被捕表示欢迎,希望伊拉克人民团结起来,努力实现国内稳定和进行战后重建。2003年10月科在马德里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上捐助15亿美元。科对安理会通过核准伊拉克新临时政府的1546号决议表示欢迎。2003年6月28日美英联军当局向伊新临时政府移交权力后,科即宣布与伊复交。7月,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访科,同科埃米尔贾比尔和首相萨巴赫就双边关系等问题的各项决议。
【同伊朗的关系】 1979年2月宣布承认伊朗新政权。海湾危机中,伊朗同情科威特。海湾战争结束后,科主张海湾安全体系不应该将伊朗排除在外。两国海上边界尚未划定,但为了发展合作关系,双方均保持克制。在伊同阿联酋有关海湾阿布·穆萨、大通布、小通布等三岛归属争端中,支持阿联酋立场,赞同阿联酋将争端诉诸国际法院仲裁的主张。2003年科与伊朗关系继续改善,双方互访不断。2003年科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副首相兼内政大臣哈立德、能源大臣法赫德先后访伊朗,同伊总统、议长、外长会见会谈,就推动双方互利合作、地区问题等交换意见。伊朗议长、外长、能源副部长访科,与科就出口伊淡水、建立区域集体安全机制、加强反恐合作、划分大陆架等问题进行会谈。科同伊朗签署为期30年的伊向科每天供应2亿加仑淡水的协议。科领导人还就伊朗大地震向伊领导人发唁电,并向伊捐助30万美元的救灾物资。但两国在富含油气资源的海上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分歧依旧,科表示如为此进行的外交努力失败,科将寻求国际仲裁。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吴久洪。馆址:VILLA 82 STREET 1, BLOCK 4, YARMOUK, KUWAIT。邮政信箱:P.O.BOX.2346 SAFAT ,13024 KUWAIT. 电话:(00965)5333340,5333342。传真:(00965)5333341。电子信箱地址:chinakwt@hotmail.com.或chinaku@qualitynet.net。商务处电话:4822817, 4822867。
科威特驻华大使:费萨尔·拉希德·盖斯。馆址:北京朝阳区光华路23号,电话:65322216,65322374。传真:65325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