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全称毛里求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uritius ),毛是印度洋西南部岛国。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岛、圣布兰群岛、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的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离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夏、冬两季,终年湿热。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25℃,中央高原20℃。面积2040平方公里(包括属岛面积175平方公里)。
人口124.8万(2005年估计)。居民主要由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后裔(68.4%)、克里奥尔人(欧洲人和非洲人混血,27%)、华裔(2.9%)和欧洲人后裔(1.7%)组成。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亦普遍使用,克里奥尔语为当地人最普遍使用的口语。居民中51%信奉印度教,31.3%信奉基督教,16.6%信奉伊斯兰教,另有少数人信仰佛教。
首都路易港(Port Louis),人口14.4万(2004年)。夏季平均气温27℃,冬季平均气温18℃。
毛1968年独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毛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成绩显著。1985-2000年毛里求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6.09%。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59个国家”之一,列非洲之首。2000年毛国内生产总值为1,215.08亿卢比(约合46.27亿美元),人均GDP为102,447卢比(约合3,901美元)。2001年受“9?11”事件及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欧美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经济增长率降至5.8%。由于受Dina 飓风影响,预计2002年毛农业将比2001年下降6.1%,糖产量下降11.7%,毛总体经济增长率将低于上一年,预计为4%。
独立之初,毛里求斯经济是以制糖业为支柱的单一经济,糖出口占当时出口总值的99%,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当时人均GDP才220美元,失业率高达20%。
1970年毛政府果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创立了出口加工区。十五年后出口加工区即在出口额、就业人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方面全面超过了制糖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经济结构。与此同时,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出口加工业、制糖业、旅游业自此成为毛经济的三大支柱。90年代以来毛又重视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和转口贸易,拟使毛成为印度洋上的金融贸易中心。同时毛也大力发展信息通讯业,致力于将毛岛建设成为“网络之岛”以及地区性的信息通讯中心。金融服务业和信息通讯业已经发展成为毛经济的第四和第五大经济支柱。 |